蓝狮平台快讯:
重阳时节,河南卫视“重阳奇妙游”播出,其中的舞蹈《登高抒怀》颇得人心,画面上簪花少年云游黄山,云海波澜,天风来去,他们登高山之巅,眺日落之景。书生风度翩翩,文人之间吟诗作赋、载歌载舞,呈现出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美好意境,仿佛令人穿越古今,见证千年未变的书生意气。然而,书生帽上簪花的一个小小细节,惹来观众议论纷纷:古时的书生,是否真的会如此装扮?
翻阅书籍会发现,古时男子使用簪花装饰头部,曾经是一种时尚、风雅。宋代诗人姜夔《郊礼后景灵宫薛谢纪事》描述的场景,想象一下就非常热烈:“万数簪花满御街,圣人先自景灵回。不知后面花多少,但见红云冉冉来。”真是上至天子,下至百姓,无花不欢。
簪花的习俗大约源自汉代。汉代刘歆著、东晋葛洪辑抄的历史笔记小说《西京杂记》中记述:“汉武帝宫人贾佩兰,九月九日佩茱萸。”人们把茱萸佩在腰间或系于臂上,求福辟邪。西晋周处编辑、记录宜兴地方风物的书籍《风土记》中有:“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,俗尚此月折茱萸房以插头,言辟除恶气而御初寒。”晋代,人们将火红的茱萸果实插在头上,用来除祛恶气、抵御风寒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诗句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白描了茱萸插头的风俗,读来曲折有致、朴素自然又含蓄深情。蓝狮注册
男子簪花,唐代曾在士大夫中流行。一次,唐中宗李显在立春日召近臣学士宴饮,有上官婉儿、宋之问等人。武平一年龄最小,他的应制诗写得最出众,唐中宗心中喜悦,随即赐花一枝,插在他的头上,以示奖励。武平一念念不忘,在《景龙文馆记》中记下了“赐花一枝”这件事。
到了宋代,男子簪花风俗更为兴盛,甚至成了一种官场礼仪。《宋史·礼》记载:“前二刻,御史台东上阁门催班,群官戴花北向立,内侍进班齐牌,皇帝诣集英殿,百官谢花再拜,又再拜就坐。 ”皇帝召集朝会,戴花是百官必须遵守的程序。
花有生花与像生花的区别,生花即时令鲜花,像生花即绢类织物制作而成的假花。宫花属于像生花一类,是宫廷特制的赏赐花。根据身份、级别不同,戴几朵花有严格规定,非常讲究。
孟元老所著笔记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皇帝一高兴,就会赐花,大臣以接受皇帝簪花为荣,所簪之花则以名花为贵。相传,公元1008年,宋真宗封禅泰山,陈尧叟奉诏撰写《朝觐坛碑》和《封禅圣制颂》,宋真宗看了后龙颜大悦,还亲自作歌答之。宋真宗命陈尧叟为东京留守。驾未行,宣入后苑亭中赐宴。宋真宗从自己头上取下一朵名贵的牡丹花,亲自为陈尧叟戴上,陈尧叟感恩涕零。宴罢出宫,一阵大风迎面而来,吹落了一片牡丹花瓣,陈尧叟连忙拾起,小心揣入怀中,说道:“此乃官家所赐,不可弃之。”郑重之情溢于言表。蓝狮注册
“岁正月梅已花,二月桃李杂花盛开,三月牡丹开,于花盛处作园圃,四方伎艺举集,都人士女载酒争出,择园亭胜地,上下池台间引满歌呼。”(《邵氏闻见录》)每每花期,洛阳城内,王公贵族或是贩夫走卒,无论贵贱,满城赏花,人尽插花。欧阳修在《洛阳牡丹记》中说:“洛阳之俗,大抵好花。春时,城中无贵贱皆插花,虽负担者亦然。”
宋代张择端的风俗画《清明上河图》中,有两处贩卖鲜花的商铺,连走街串巷的卖花郎也以簪花饰首。在北宋画家苏汉臣的《货郎图》中,男子簪花的画面色彩艳丽,生动活泼,男子簪花已然成为宋代城市风景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沈从文在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》中写道:宋代遇喜庆大典、佳节良辰、帝王出行,公卿百官骑从卫士无不簪花,帝王本人亦不例外。
簪花的场合各有不同,有宫廷簪花、雅集簪花、饮酒簪花、节日簪花、婚嫁簪花以及日常簪花。簪花的群体从贵族阶层到各个阶层,从位高权重的皇帝到街边的货郎,甚至《水浒传》中舞枪弄棒的绿林好汉,男子皆以簪花为美。
女子簪花照镜,为悦己者容;男子簪花回望,风雅时尚。苏轼笑自己:“人老簪花不自羞,花应羞上老人头。”黄庭坚调侃:“花向老人头上笑,羞羞,白发簪花不解愁。”一声“羞羞”,几许洒脱。蓝狮注册
宋代商业经济空前繁荣,城市百业繁兴,宋人爱花爱得优雅而有才情。每日清晨,穿戴整齐后,拿起一朵小花点缀在帽上,为日常生活增加了丝丝缕缕的温情。
陆游在《花时遍游家园》中有“为爱名花抵死狂”,在宋人心中,花的地位极高。清明时节,杭州人折来西湖绿柳,遍插门楣,街衢巷坊之间,便是望不尽的碧云翠雾,散不完的幽幽清香。到了五月端午,杭州遍城插花,家家门前的青瓷、白瓷花瓶中,插上桃枝、柳枝、石榴枝、蜀葵、蒲叶、栀子花……
千年时光流转,明清之后,男子簪花不再。但中国人爱花始终持久专注,人们爱花的姿态,更爱花的品格。花品与人文相互渗透,人格寄托于花格,花品依附于人格。
隔江看花,彼岸听花,赏花赏到了气息、氛围与情怀。汪曾祺在《人间草木》中,更是把最是平常不过的一朵花、一株草、蚂蚱、花大姐……描绘得各有性情,活泼有趣。人间景色,荣枯有时,城春草木深,心有桃花源。
无论顺境或是逆境,灾害或是疾病,若有一朵花儿相伴,人世间便多了一抹亮色,彰显我们这个民族永远保持的坚韧不拔。蓝狮注册
大地生生不息,万物情缘都留存在了点点滴滴的人间烟火中。
(作者系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负责人)
蓝狮娱乐平台:www.mmptzc.com